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黑鳥

  社會道德價值的枷鎖,不就是人們給自己的壓力嗎?以為這樣可以使生活更美滿卻反是自己陷入牢籠。一場浪漫甜美的邂逅只不過是年齡的差距,就要被扭曲解讀,舞台上講訴著一位男子和少女的愛戀,卻透露出道德枷鎖的牢籠壓著人喘不過氣,所謂的道德是什麼?所謂的倫理又是什麼?大家心中的道德和倫理真的站的住腳嗎?
  倫理道德四個大字,自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扎根,中國人便背著千百年,多少劇作家筆下以對這樣的生活慣性提出質疑,但我們卻還在這樣的汙淌理掙扎。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很多自古以來的傳統已經漸漸的瓦解,但有真正的瓦解嗎?或許在人與人的相處上大家的嘴裡都會說:「我可以接受」、「ok阿」,但是心裡那厚重的牆依舊佇立,總是要等到自己真正的碰到事情之後才會慢慢的把牆摧毀,當你還沒遇到那樣的事情時,總會用心裡那厚重的牆壓的別人喘不過氣,這時別人心裡承受的種種通通都是大家給的,都是人自己給的,不是嗎?我不是說有倫理道德不好,孔子的思想是很正派的,適當的自我檢視的確很有幫助,不過當過份的要求就會變成枷鎖。我認為倫理道德只存在大家心中就好,不要拿當作量別人行為的ㄧ把尺,那太嚴苛了,如果把它當作自我檢視的工具,我想因該會更好。
  弗希林:「我們認為對我們而言很嚴肅、即為重要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會被遺忘或變得不重要了。」
  現在在意的人、事、物過了一段時間可能被你丟棄、被你遺忘,那現在的過分追求不就變得很可笑嗎?我想生活因該是自己活得開心就好,想做什麼就去做吧!當然以不傷害別人為前題。
  這齣戲我是在北藝大戲劇廳觀賞的,先從舞台說起好了,舞台是非常寫實的場景,像是地下室管理員的休息小空間,垃圾桶滿了,桌上也有很多吃剩下的東西餐盒,置物櫃老舊一張大桌子和幾張椅子,是一個又髒又老舊的空間,背後有一大面玻璃窗一格一格的分割,剛開始看戲不太懂它的功用或是空間的代表示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那面像玻璃窗的大背景可用來當投影用,而且讓舞台變得很有現代感,當演員在敘事時也會投影上相關的場景輔助,這是我覺的這次舞台最有趣的地方,大玻璃窗看起來和整個舞台就像一個完整的空間,很和諧的融合在一起,然後又可以當投影用讓整齣戲的氛圍更到位,讓舞台更有層次。
  燈光的部分,因為是一個寫實的場景,所以燈光的侷限還蠻大的,燈光需要很寫實又要有變化,要把演員情緒的起伏線狀慢慢的緩緩的讓觀眾感受到,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加上整齣戲就兩個演員在台上不斷的對話,沒有太大的戲劇效果,燈光真的難做。影像出現時燈光就會有一個變化算是輔助或烘托,也讓我不禁的想到未來影像和燈光的關係,燈光變化是大範圍的氣氛烘托、實境感的存在,而影像的可塑性又很高,影像應用在劇場裡已經越來越普遍了,使用在舞台上會讓舞台用有層次感也讓觀眾更感同身受,而使用在燈光上則是最難協調的,一個投影,燈光可能又少幾個變化或是只能輔助,這和過去的燈光掌控整齣戲的範圍和氛圍的烘托,有很大的轉變。我也不知道這是好還是壞,只能說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燈光可能要走向比較有戲劇效果的路線,或是走向歌舞劇或演唱會之類的,當然燈光在劇場裡還是站在重要的位子,只是比重的不同罷了。而且影像也可以讓空台出現,只要有影像很多戲已經可以演了,不過這是很現代的表演模式,要寫實或傳統一點的戲可能就不太適合。用影像對舞台既省錢又省力又容易讓觀眾身歷其境,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都要找到那平衡點,不要太過於誇張追求較現代的劇場元素就好了。
  服裝的部分因為是較接近現代的劇,所以服裝還蠻現代的,就是個很都會的女子和注重外表打扮的男子,不過我覺得年齡的差距好像沒有表現的很明顯,只是演員演得比較有差別而已,服裝好想沒有輔助的很多,有點少了臨門一腳的感覺,很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